【党代会•回眸】人才培养篇(二):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发布时间:2019-12-31 浏览次数:605
本科人才培养是立校之基,发展之源。近年来,学校紧紧把握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努力构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2018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以学生发展为核心 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开展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为实现“拓宽基础、发展个性、综合培养、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于2011年起将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的23个专业列入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模式,2016年起又将生命科学学院和电子工程学院的8个专业列入该培养模式。目前,列入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模式的专业有31个,占全校专业总数的32.6%。通过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模式的实施,满足了学生专业方向的选择和个性发展的需求,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施学分制改革试点。按照“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培养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路,结合资源配置状况和学科专业特点,坚持“试点学院先行、整体稳步推进”的原则,学校于2016年将动物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人文与法学学院的7个专业列入学分制培养改革试点,2017年电子工程学院6个专业,2018年海洋学院2个专业加入学分制培养改革试点。目前,列入学分制试点培养模式的专业有15个,占全校专业总数的15.3%。学校制定了《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等5个配套管理制度,开展了学分互认工作和实施了导师制等多项改革试点工作。实现了必修课程学生可以选择任课教师,选修课课程学生可以选择课程和任课教师。
持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分别在农林经济管理、农学、植物保护、动物医学和园艺等8个专业开设了“丁颖创新班”,制定专门培养方案、安排高水平教师单独授课、学生综合测评和推免攻读硕士研究生单列等措施,保障拔尖人才的培养。分类实施拔尖创新型及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规范卓越计划年度考核,不断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工作。
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学校坚持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动物科学学院与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起协同开办了“动物科学专业温氏班”。该班实行独立招生、独立教学计划、独立教学大纲、独立授课的培养模式,有效培养了适应畜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软件学院与广东温氏食品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公司于2016年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创办了“软件工程温氏阿里创新班”,平均录取分数超过一本线48分,为实现校企协同培养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校企协同育人较为成熟的还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索菲亚班”“植物保护、园艺芭田班”等。
动物科学学院举行温氏班开班仪式
实施全员通识技能训练。学校依托农科、工科和管理学科优势,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实践教学资源,2012-2015年间建立了“工程基础教学与训练中心”“农事训练中心”和“管理训练中心”,面向非本学科学生开设《工程技能通识训练》《农事技能通识训练》《通识管理能力训练》三类通识技能训练课程,以拓宽学生专业视野,促进学科专业交融,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组织实施专题教学改革。以破解本科教学工作中关键制约因素为目标,实施年度专题教学改革活动。2012年实施“实践教学质量年”,2013年实施“课程建设质量年”,2014年实施“本科专业建设质量年”,2015-2016年实施“本科专业评估工作年”。
以质量监控为保障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持续开展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自2008年起,学校坚持常态化的教学单位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制度,并结合各学院(部)的教学实际运行情况和学校重点推进的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地调整评估指标,改革状态评估方式,不断增强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切实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目的。
出台教学巡查制度。2015年起,教务处推行处领导月巡查、科室工作人员周巡查制度,落实校领导巡视制度,通过巡查,及时检查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存在的问题,了解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气等情况,听取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把有关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工作,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运行。
通过第三方调研推进人才培养持续改进机制。学校于2011年开始,委托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毕业生进行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跟踪调研,调研涵盖毕业生就业状况、校友评价、就业特色、毕业生素养提升、基本工作能力测评、研读分析、课程评价等方面,对学校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实现自我完善等方面均起到了推动作用。
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主线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品牌专业建设。以适应国家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分类指导、明晰目标、合理设置、优化机构、提高质量、突出特色”的建设思路,以丁颖创新班、校企合作班等特色班为抓手,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人才培养特色彰显专业特色。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2个,省级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等44个。
全面开展专业评估。学校在2015-2016年对全校所有专业开展了专业评估工作。经过专业评估,找准了专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凝练了特色、厘清了思路,为专业认证、审核评估、制定本科专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加强组织管理、实施精品战略、抓好重点规划、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建设质量”的基本思路,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拓展教育和实践教育四大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设置了“理论模块+实践模块”共6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创设了具有华农特色的A系列课程,在全国率先开展通识技能训练课程,构建了“通识训练—学科训练—专业训练—创新训练”递进式专业能力培养体系。
以奖优扶能为抓手 培育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
奖励与帮扶并重,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坚持“办学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以教师为本”,形成了一支以教学名师为带头人、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汇聚不同职级、不同年龄结构的优秀教师队伍。2014-2016年入选“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4人,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学校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契机,重金奖励积极投入本科教学工作、本科教学研究、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群体,设置了“本科课堂教学十佳教师”和“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奖项,从2017年开始每年评选10名课堂教学优秀教师,每人奖励5万元,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20名,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和5千元。此举措有效地激发了广大教师投入本科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 |||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入选时间 |
1 | 蒋爱民 | 食品学院 | 2016年 |
2 | 曹广福 | 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 | 2016年 |
“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 | |||
1 | 蒋爱民 | 食品学院 | 2014年 |
2 | 章家恩 | 资源环境学院 | 2015年 |
3 | 江青艳 | 动物科学学院 | 2016年 |
4 | 林丕源 | 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 | 2017年 |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
1 | 林丕源 | 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 | 2014年 |
2 | 倪春林 | 材料与能源学院 | 2014年 |
3 | 何高大 | 外国语学院 | 2017年 |
4 | 刘财兴 | 数学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 | 2019年 |
表1:近六年入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一览表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学校以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为目标,以项目为纽带,积极鼓励一线教师通过教学反思、理论借鉴、经验推广等形式开展教学改革。2013年广东省教育厅对“十一五”期间及以前的省级项目进行了集中验收,我校质量工程项目检查验收整体评价“优秀”。2014年,我校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限额推荐数在以往基础上增加了10%;近两年我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通过率均在90%以上,居广东省高校首位。2012-2019年立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458项,获各类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31项,国家级项目23项。2012-2019年共表彰校级教学成果228项,近两届主持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9项。
序号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单位 | 主持人 | 年份 |
1 | 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 华南农业大学江门水稻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 农学院 | 陈志强 | 2012 |
2 | 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 华南农业大学云浮肉鸡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 兽医学院 | 廖明 | 2012 |
3 | 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 华南农业大学湛江荔枝龙眼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 园艺学院 | 胡桂兵 | 2012 |
4 | 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 华南农业大学中山生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 动物科学学院 | 李加琪 | 2012 |
5 |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 华南农业大学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 农学院 | 章家恩 | 2013 |
6 |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 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数学与信息学院 | 林丕源 | 2013 |
7 |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动物科学 | 动物科学学院 | 江青艳 | 2013 |
8 |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工程学院 | 罗锡文 | 2013 |
9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 动物科学学院 | 张永亮 | 2013 |
10 | 卓越计划 | 拔尖创新型(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 |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等 | 陈晓阳 | 2014 |
11 | 卓越计划 | 复合应用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 | 兽医学院等 | 廖明 | 2014 |
12 | 精品视频公开课 | 生态文明之路 | 农学院 | 骆世明 | 2014 |
13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兽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 兽医学院 | 孙永学 | 2015 |
14 | 精品视频公开课 | 压花艺术基础 | 园艺学院 | 陈国菊 | 2015 |
15 | 精品资源共享课 | 畜产食品工艺学 | 食品学院 | 蒋爱民 | 2016 |
16 | 精品资源共享课 | 农业机械学 | 工程学院 | 杨洲 | 2016 |
17 | 精品资源共享课 | 禽病学 | 兽医学院 | 廖明 | 2016 |
18 | 精品资源共享课 | 食品营养学 | 食品学院 | 孙远明 | 2016 |
19 | 精品资源共享课 | 兽医药理学 | 兽医学院 | 曾振灵 | 2016 |
20 | 精品资源共享课 | 植物化学保护 | 资源环境学院 | 徐汉虹 | 2016 |
21 | 在线开放课程 | 畜产品工艺学 | 食品学院 | 蒋爱民 | 2017 |
22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虚拟仿真实验 | 兽医学院 | 廖明 | 2018 |
23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荔枝果实品质评价和采后褐变机制虚拟仿真实验 | 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陈建军 | 2018 |
表2:我校近八年获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单位 | 主持人 | 奖励等级 | 年度 | 级别 |
1 | 基于“三本位”理念,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校长办公室 | 陈晓阳 | 一等奖 | 2018年 | 国家级 |
2 | 农科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 教务处 | 张永亮 | 二等奖 | 2018年 | 国家级 |
3 | 地方院校农林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校长办公室 | 陈晓阳 | 一等奖 | 2017年 | 省级 |
4 | 面向学生综合素质的农业院校“农、工、管”通识技能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教务处 | 叶晖有 | 一等奖 | 2017年 | 省级 |
5 |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教务处 | 张永亮 | 一等奖 | 2017年 | 省级 |
6 | 畜产食品工艺学“共建共享混合教学移动慕课”创建与应用 | 食品学院 | 蒋爱民 | 一等奖 | 2017年 | 省级 |
7 | 经济管理类专业“五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经济管理学院 | 万俊毅 | 一等奖 | 2017年 | 省级 |
8 | 以核心竞争力培养为导向的林学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 李吉跃 | 一等奖 | 2017年 | 省级 |
9 | 思创融合的“三式一化”双创教育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 学生工作部 | 陈少雄 | 二等奖 | 2017年 | 省级 |
10 | 以质量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全过程改革与实践 | 研究生院 | 吴 鸿 | 二等奖 | 2017年 | 省级 |
11 | 角色型交互外语教学理论创新与改革实践 | 外国语学院 | 肖好章 | 二等奖 | 2017年 | 省级 |
12 | 基于“素质链”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工程学院 | 杨 洲 | 二等奖 | 2017年 | 省级 |
13 | 基于“教学训”一体化的压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 园艺学院 | 陈国菊 | 二等奖 | 2017年 | 省级 |
14 | 校所协同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园艺学院 | 胡桂兵 | 二等奖 | 2017年 | 省级 |
15 | 依托实践教育基地,构建“基地-学校-基地”轮训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 动物科学学院 | 谢青梅 | 二等奖 | 2017年 | 省级 |
16 | 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其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探索 | 资源环境学院 | 章家恩 | 二等奖 | 2017年 | 省级 |
17 | 农科院校跨学科基础实验教学大平台的功能深化与机制创新 | 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 | 库夭梅 | 二等奖 | 2017年 | 省级 |
表3:我校获最近一届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实施精品教材建设战略,编写国规部优教材。学校制定了“十二五”“十三五”教材建设规划及管理等教材建设制度,实施精品教材建设战略,坚持以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优化教材结构为重点,以提高教材内容质量为核心,鼓励教师主编和参编出版教材。“十二五”期间,学校教师主编的《植物化学保护》(第五版)等9种10本教材获得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获得主编《普通生态学》(第二版)等147种部委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主编的《兽医药理学(第3版)》等20种教材被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主编的《植物分类学》等28种教材获评为广东省精品教材奖。《生态文明概论》等111种教材获“十三五”部级规划教材立项。
序号 | 教材名称 | 主编 | 出版社 |
1 |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第二版) | 林顺权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 | 植物化学保护(第五版) | 徐汉虹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3 | 畜牧微生物学(第六版) | 陈金顶等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4 | 兽医药理学(第四版) | 陈杖榴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5 | 基础分子生物学教程(第三版) | 赵亚华 | 科学出版社 |
6 | 有机化学(第三版) | 谷文祥等 | 科学出版社 |
7 | 有机化学学习指南与练习(第二版) | 谷文祥等 | 科学出版社 |
8 | 普通生态学(第二版) | 骆世明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9 | 食品营养学(第二版) | 孙远明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10 | 公共管理心理学 | 贾海薇 | 科学出版社 |
表4:“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一览表
(供稿/教务处 责任编辑/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