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回眸】社会服务篇:“四大一新”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模式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发布时间:2020-01-02 浏览次数:133
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新农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推荐申报,于2013年12月19日获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批准成立的,也是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近年来,该院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争创“一流学科”工作,开创大基地、大平台、大项目、大服务和新机制“四大一新”服务新模式,全力服务广东乡村全面振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9年3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湛江雷州市举行的全省农业科技三下乡现场会上,广东省委常委叶贞琴参观我校展区
打造新农村服务大基地 服务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
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和特色,不断创新校地、校企合作方式,建立多种形式的新农村服务基地,在广州、茂名、珠海、顺德、汕头建立了5个综合示范基地,建立了水稻、荔枝、蚕桑等领域的16个特色产业基地,在阳江、韶关、惠州等镇村建立了26个分布式服务站,已经形成覆盖全省的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新体系。学校将这些基地作为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和载体,全方位、多角度提供技术、成果、人才、培训等服务,使之成为区域新农村建设的辐射中心、县乡特色产业发展的引擎以及连接学校与农业农村的重要桥梁。
建设农技推广服务大平台 开展大学农技精准高效服务
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大学农技推广方式,将互联网与农业技术推广深度融合,搭建大学科技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沟通桥梁,建设包含农技信息、专家服务、农(疫)情监测和预警决策“四位一体”的“互联网+”大学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建成7个网络系统和8个基础数据库,访问量20多万人次,实现大学农技推广“点对点”精准高效服务。平台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量实时现场手机申报和量化系统等创新成果经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第三方评估居国际先进水平。
校长刘雅红率队与东瑞集团签约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
承担农技推广服务大项目 创新大学农技推广线上线下服务
新农院承担并完成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和广东省“三高”现代农业专项,获资助经费3105万元,创学校农技推广项目历史新高。出台了激励大学科研人员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政策措施,建设了远程培训、远程诊断、远程咨询和远程考察平台,建成3个科研试验基地、10个区域示范基地和26个基层农技推广站点;围绕粮食、园艺两大产业,筛选和示范推广了适宜广东的优质高产水稻、蔬菜和荔枝新品种124个和高效安全生产技术19项;获批技术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开展基层技术培训95场,累计培训人员1万多人次;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面积累计超过200万亩,产生经济效益近7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经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第三方评估,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2018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
我校专家团队在对口帮扶省定贫困村礼堂村指导产业发展
围绕国家战略开展大服务 为乡村振兴贡献“华农力量”
瞄准国家发展战略,建立以产业为纽带、多学科共同参与的高校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新体系,为广东新时期精准扶贫、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培训、科技推广、决策咨询服务,贡献“华农力量”。我校连续两轮被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被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授予“扶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我校扶贫工作经验做法近半小时;组建了由100多位专家组成的新农院专家咨询委员会、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广东“五位一体”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专家团队,承担了105项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及相关规划,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积极服务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先后推动出台了《华南农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华南农业大学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方案》及任务清单,按照“分片包干、一园一策”的工作思路,将服务产业园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与转化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支撑产业园建设,实现产教融合、学研一体,构建科创服务共同体的目标,并取得积极成效。72 个全产业链专家服务团队为全省76个产业园提供了全产业链或部分关键领域的技术服务,联合地方创建新会陈皮、温氏优质鸡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我校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做法及成效,得到了广东省委常委叶贞琴同志的肯定性批示,他指出“华南农大主动融入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一主战场,尤其是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做法值得充分肯定。”
创新服务社会新机制 为服务社会增添内生动力
改革体制机制,先后出台了《华南农业大学科技推广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华南农业大学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华南农业大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设置“科技推广岗”,突出服务社会业绩权重,增设“十佳社会服务个人”奖励,首次将社会服务工作纳入绩效分配,有力激发广大教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广东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支撑和理论支撑。(供稿/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