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速递

【党代会•回眸】科技创新篇:坚持科研强校道路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文章来源:科技处、社科处 发布时间:2020-01-02 浏览次数:347

  华南农业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深入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了多项重大科研计划和工程,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通过全校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实力显著提升。

  实施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工程  重点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

  2012年以来,学校共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416项,到位科研经费29.06亿元,其中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243项、经费12.05亿元。尤其是“微生物群体感应通讯系统与病害防控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973计划”支持,“植物空间诱变与细胞工程育种”项目获得“863计划”项目立项,在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等重大项目实现零的突破。承担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项目5项,项目经费5607.46万元。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课题50项,合同经费4.8亿元,位列全国高校第33位、全国非“双一流”建设高校第3位。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29项,项目经费达到5.12亿元,在国家杰青、国家优青、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重大项目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刘耀光院士团队通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广东省基础研究领域重大专项,深入开展水稻育性系列研究,发现了具有育种价值的新种质,是我国杂交水稻分子遗传基础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其成果也荣获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创新型科研平台取得新突破

兽医微生物耐药性创新研究团队

王海洋研究员领先申请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项目研究群体项目

  学校着力挖掘科研潜力、凝聚科研资源和创新力量,打造创新型科研平台,取得新突破。一是凝聚创新资源建设校级科技创新“特区”。面向国际群体微生物学科研究前沿,整合国家“973计划”研究团队与广东省引进创新团队资源力量,建设“群体微生物研究中心”,实行人、财、物高度自治,打造科学研究“新特区”,截止2019年底,该中心共承担科研项目49项,科研总经费达6000余万元。发表文章ESI论文12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109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6件,申请专利90余件;推进了我校微生物学科高速发展,我校ESI微生物学进入前1%。同时,中心为支持群体微生物学领域及相关学科领域的优秀学者开展科学研究,面向学校各学院设立22项开放课题,资助金额131万元。2017年中心主任张炼辉教授当选为美国微生物学院院士。二是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级平台。非洲猪瘟自20188月在我国首次出现以来,给我国生猪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为协助广东省进行非洲猪瘟的防控,我校于201917日依托兽医学院农业农村部人畜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和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集中全校猪病研究优势力量,成立了华南农业大学非洲猪瘟防控研究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成功获得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资质,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疫情的防控奠定牢靠的基础。三是吸引外部有利资源建设国际合作科研创新平台。瞄准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发展需求,与美国农业部农业航空应用技术研究所等国际先进研究机构合作共建“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得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认定,实现我校国家国际合作基地零的突破。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和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共建中英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推进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提升学校环境科学研究水平。

  创新团队培育工程  科技人力资源建设取得新突破

  高校是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2012年以来,学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了多个领域科技创新人才集群,新增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团队12个、引进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1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农业部杰出科研人才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7人、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校内培育青年科技人才3批共61人。其中王海洋教授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立项,直接经费1050万元,实现了我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该类别项目零的突破。兽医学院刘雅红教授、冯耀宇教授领衔研究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学校坚持围绕人才建团队、聚集团队搭平台、依托平台接项目、实施项目出成果、转化成果强服务,为广东省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实施重大科研成果培育工程  科研成果产出取得新突破

  科研成果是科研创新实力和能力的体现,是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前提基础。学校历来高度重视科研成果培育工作,设立了重大科研成果培育基金。科研产出屡创佳绩。2012年以来,学校共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89项,其中,主持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实现国家“三大奖”全覆盖。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487件,通过审(认)定和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农作物品种189个,注册新兽药11个,共发表SCIEICPCI收录论文11169篇。


  推进创新成果转化  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和实效取得新突破

  2012年以来,学校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制定和调整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先后制定(修订)出台了《华南农业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华南农业大学关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华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技术入股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华南农业大学横向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制度,为科技成果转化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学校创新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积极与政府及企业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共建设地方(产业)研究机构8个,其中与肇庆市人民政府及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共建了“华农(肇庆)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广东展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华农(潮州)食品研究院”,入选广东省新型研究机构,与广东颂春南药产业园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云浮南药研究院,入选云浮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主动选派科技人员担任企业(农业)特派员,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6年来,累计签订横向科技合同3849项,合同金额65009万元;签订技术转让及专利许可实施合同138项,合同金额共8891万元。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陈志强教授团队选育的“Y两优1173”和“五优1179”等水稻品种转让给广东、广西等地的种业企业,成果转化收益500多万元。兽医学院廖明教授团队研制的禽流感病毒二价灭活疫苗(H5N2亚型)许可给广州、青岛等地的疫苗生产企业,成果转化收益2400多万元。

与温氏集团第三次全面合作签约

与大北农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助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道德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工作,成立学术道德委员会,修订了《华南农业大学学术道德委员会章程》和《华南农业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通过开设学风建设专题网、组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团开展系列宣讲教育活动、组织签署《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承诺书、编印和发放学习读本、组织观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承办广东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教育引导广大师生遵守学术规范、恪守科学道德、坚守科研诚信,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使广大师生自觉成为优良学术道德践行者和良好学风的维护者。此外,还通过举办紫荆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中衡山论坛、学科交叉论坛、Nature大师课堂培训、组织参加中国创交会、广东农博会、北京科博会等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展览以及各类学会、协会学术交流活动,营造了崇尚科学道德、追求学术卓越的浓厚氛围,形成了有利于人才成长、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助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社科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层次科研项目取得突破

  2011年以来,我校共获得人文社科各类科研项目1581项,经费21946.65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面上项目立项数一直在全国农业高校中名列前茅,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以来,“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科类重点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国家艺术基金立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等取得零的突破。2019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这是我校首次一年获得2项社科类最高层次科研项目,在全国农业高校排名第一。

 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建设高端智库,服务社会发展

 2012年以来,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人文社科类科研奖励16项。其中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政策咨询成效突出。2014年,“中国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罗必良长江学者团队在四川崇州市开展的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实验——“农业共营制”取得重要突破,相关调研报告获得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高丽副总理批示、汪洋副总理两次批示。学校先后成立了“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和“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谢韩)  


SCAU Copyright © 2017-2020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华南农业大学

管理登录